現在雖有各種檢測儀器檢驗在制品,但無法及時做出數據分析,需要操作者憑經驗感官判定。對磨粉機來說,要注意其進料的流量和質量,是否篩凈和分清,并使研磨物料通過喂料輥均勻分布在磨輥的整個長度上。還要通過觀察磨下物的成分和剝刮情況。手感磨輥兩端的物料溫度是否正常,耳聽磨粉機的運轉聲音是否平穩,聞物料是否有異味,嘗物料是否有由于過度陳化或發熱造成的苦味,看心磨(光輥)物料是否有過度壓片現象,致使破損淀粉增多,并造成部分淀粉糊化,進而影響面團流變特性。在無法確認時可檢測其吸水率。破損淀粉增多會導致吸水率提高。
當研磨效果通過調整仍不理想時,要及時換磨輥或檢修。在一次夏季生產中檢測出在制品吸水率為60%和70%。由于原糧一般軟硬化比例約為35:65,以本省原糧為主,其吸水率一般為62±3.0%。初步判斷為磨輥磨損,為提高出粉率軋距操作過緊,使磨輥溫度升高且連續長時間開機引起磨膛溫度過高所致。在換磨輥并停機24h后再開機生產正常。手感磨下物的溫度和干濕程度,來判讀軋距的松緊程度、研磨效果、磨輥的磨損程度即如磨水分的高低。
一般如果磨膛溫度過高會使水汽凝結,還會使物料蛋白質變性,造成面團發青、發黏、筋度差等。在高溫季節時應對心磨磨下物溫度進行重點關注。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在高溫季節,當物料手感略高時用溫度計檢測。一般物料經研磨,溫度會升高7°C左右,溫升超過10°C時,應報告車間主任進行適當調整、停機檢修或換磨輥。磨下物溫度一般在32°C~42°C 之間,當超過42°C時應通知相關ling導重點關注,并進行面團流變性檢測和蒸煮試驗,超過46°C或試驗結果異常時報告ling導后及時停機檢修。